兄弟,你这个问题如果可以在这找到答案,实在是一件国民幸运的事情。薄建一条,只谈问题,不谈方法
现在多有人心不古等词,今人和古人是不是一样,不知道,但就教育方法来说确实天差地别。六岁入小学,跟先生学习洒扫应对,富家十五谁入大学,学习四书五经,史诗典籍。文学,学问(德行),行政不分家使中国古代对有学问(德行)的人很推崇(贤贤易色;事父母,能竭其力;事君,能致其身;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务必谓之学矣)
现在教育大家都看到了,就不多说了,可能这就是问题的来源。解决方法 不是现在的我可以想的
这种现象其实没什么,不要认为是文化的倒退。
01为什么古代童蒙会读《论语》等著作首先,古代选择读书的人,基本上以后是要走仕途的。而《论语》等书正好是科举的内容,他们必须要去学习。
其次,《论语》原文其实并不是重点,古代主要教授的是朱熹等人对这些儒家经典的注释,比较符合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念。
最重要的,他们除了读这些经典文化,没有东西可以学!
02现代为什么不从小学习经典文化首先,学科细分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,不阅读这些经典,依然可以很好地成长。这是文化多元的表现,是社会的进步。
其次,不必再用这些经典来进行启蒙,这个时代有很多书籍可以起到和这些经典一样的作用。古代经典也是书,实质上还是讲述道理的。别的书籍如果也可以讲述这些道理,也就不必再去阅读这些经典了,除非想做学问。
最重要的是我们语言环境的变化,文言系统被白话文彻底取代,给当下这些古代经典的阅读造成了很大困扰。小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书籍,理解起来事倍功半。
所以,不从小学习经典未必是一件坏事,一来从侧面反映出文化的多样性,二来在不理解的阶段强行灌输,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。